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五届“橄榄绿”杯征文比赛专题

读《新疆,亚克西》有感——我们与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文章作者:     发表日期:2013-10-28     查阅人数:

“在人生进入40多岁的时候,我从北京来到了新疆,再一次开始了单身生活。”这是徐元鸿主任在《新疆,亚克西》中的一句话。人过四十而不惑,一人,一行囊,一心走天涯。在人生最理智、最辉煌的时刻,徐主任选择了新疆,梦想在西北边陲绽放。

从住进毡房开始,徐主任将汗水洒在这片肥沃而古老的土地;从学习维吾尔语发音开始,他让酣畅淋漓的笑声回荡在空旷的高山盆地。梦想指引着徐主任在新疆播撒森警的绿色希望。不知不觉,徐主任的每一篇博文,字里行间都渐渐沾染上浓郁的奶茶芳香,沁人心脾;一举一动都折射出麦西来甫舞者优雅从容的身影,动人心魂。不变的是徐主任“坦荡荡”的心境,他让理性变得有情有义,但骨子里却蕴藏着很深刻的秉持,那是一种对军营梦想的执着追求,并且愿意“采撷生命中最朴素的灵光”,将梦想的种子埋进我们这些森警后备力量的心里。正如梁景华先生所言,这是一种“零以上的人生哲学”。对于积极的生命,是无法规定它的品质上限的,徐主任大抵就是如此吧,他用真实、舒缓的笔触把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美丽而神秘的新疆一点点展露出来,让我们在遥远处与他心随意动地去感知新疆的山水、风月、文化、习惯。

徐主任追逐他的梦想,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凡在梦想光芒照耀下,都是蒙恩的国度,都是蒙恩的生命。困境中,我们祈求他人的帮助,妄图命运的眷顾。殊不知,怀有梦想,就是恩泽。我们与梦想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它从来不会抛弃我们,一直与我们同行。

梦想是对我们的期许,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

看完徐主任的书后,每每清晨出操时,我都会莫名地想一直跟着太阳跑到新疆去体会一下徐主任提到过的维吾尔风土人情。也许,这熹微的晨光即是心中的梦想,看似挂在天上遥不可及,却总是在你前方指引你奔向希望。

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而这期许常新。每一次的训练中,我们都希望自己五公里再跑得快一点,单双杠再做得多一点;每一次上思政课时,我们都希望下基层再早一点,距离部队生活再近一点;每一次浏览新闻时,我们都希望国家再强一点,人民再幸福一点。我们对自己的期许从来不能脱离时代的进程。“苟日新,日日新”,唯有融入文明进步的潮流,期许才不会退化为桎梏。《新疆,亚克西》是由徐主任在新疆所更新的博客文章汇总而成的,从用笔写字百人阅到电脑打字万人读,对于徐主任,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变化。而我们也不能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实现中国梦的号角已然吹响,国家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的梦想就是中国的梦想,我们的步伐就是中国前进的方向。

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而我们必须对自己一诺千金。从踏进国防生集体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宣誓携笔从戎,报效祖国。如今,一年的光阴悄然从我们指尖滑过,当初的铮铮誓言如今是否还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精神“圭臬”,嗡然回响;是否依然矗立在思想信念的潮头浪尖,岿然不动,还是日渐腐蚀褪色,不复以往?践行国防誓言是应然之事;投身祖国绿色事业是应然之事;先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应然之事。所以我们不能因训练辛苦而止步于抱怨,尽管抱怨乃人之常情;我们也不能因暂时落后而沉溺于低谷,尽管低谷终将被我们跨过,我们理应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成就一个美丽的梦想,美丽的中国。

万物速朽,但梦想永驻。不是卓越者才做梦,而是善做梦者才卓越。我们别无所倚,惟有对期许的追求;我们别无所长,惟有对承诺的执著。

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我们与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就像徐主任在书中所表达的思想一样,扎根在基层群众中的官兵才是真正扎根在泥土深处的胡杨,才是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群体。

我们与梦想只有一步之遥,是因为国家越来越关注我们成长中的一代,关注每一个普通的个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民族复兴之梦必须将广大人民的呢喃之音和美好愿景串联汇聚,把国家与人民真正连为一体的群众路线正是汇聚的闸门。

我们与梦想只有一步之遥,是因为今天的我们已处于能够兑现梦想的时代,中国的发展充满着独特的张力与快速节奏。我们梦想投身军营,矢志报国;我们梦想自身的强大成为强军目标的保障,让每一个人都在我们的保护中安居乐业,梦圆当下。

我们与梦想只有一步之遥,我们是国防生,我们是最理性的爱国者,我们要用双手为国家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做徐主任笔下最忠诚的实践主义者,躬身做好准备进入军营建功立业。每一天都在努力,近一点,再近一点,梦想,我来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