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
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被称为“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的最高学府”
国家重点学科9个、硕士点125个、博士点47个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自2005年起,每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培养大批发展中国家林业管理高级人才和技术骨干;共举办了5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合作,执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自2003年开始,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举办草业科学本科合作办学项目,2013年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以及生物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
学科体系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9个学科门类、26个一级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14个学院、7个博士后流动站、47个博士点、125个硕士点、5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
学校含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871人,其中,专任教师1192人,包括教授275人、副教授49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特聘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863”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人,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0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16人,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5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入选者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2支。
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可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
科研实力
学校现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科技示范园、1个国家野外台站、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局定位观测站、1个北京实验室、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十二五”以来,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被SCI收录2159篇,EI收录1096篇,继续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课题,获得科研经费9.05亿元。
人才培养
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4名两院院士以及13名省部级领导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和管理干部。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5种,国家级规划教材10种,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4种。
“十一五”以来,学校学生在国际及亚太地区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中,获11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16人获特等奖,64人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有9人获全国一等奖,33人获全国二等奖。
地理位置
学校座落于高校林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地处中关村规划园区的核心位置,与毗邻的学院路16所高校形成教学共同体,有丰富的校际选修课、辅修专业供学生跨校选课。